首页 > 楼市资讯

专家建言:如何谋划太湖科学城?

时间:2020-09-30 08:44:10 稿件来源:苏州规划

  杨新海教授

  一,要突出对太湖科学城内涵和特点的研究。明确发展定位和导向。根据科学城的定位和功能构成,反观77平方公里研究范围的功能和目标要求、未来发展之路、重点打造方向等等,提出适合苏州太湖科学城未来发展的功能。

  二,要研究太湖科学城的特色。我国现有科学城是由国家认定、投入并且建设的。总体来说太湖科学城的特色要体现在既有科学城基本内涵,对高校、大院大所及大装置引进的同时,强化跟企业结合,强化科学转化和应用,这会是苏州的一个重要特色。

  三,规划重点应是77平方公里战略规划范围。要充分利用构建太湖科学城契机,重新梳理和谋划科学城未来发展。要明确把已经建设的科技城纳入战略规划研究。

  四,基于科学城规划,应重新谋划太湖周边乡村聚落发展。思考乡村在科学城定位下的功能和作用,发展和利用。

  徐克明总规划师

  一,科学城的发展内涵和定位应重点研究,我赞成将科技城一并考虑,因科技城建设一直在调整,可结合科学城定位做进一步优化。

  二,除研究科学城,对南大校区导入的学科还需深入研究。对南大校区周边已建项目,要判断其功能是否合适,在前期研究可不受其约束大胆构思。

  张宇星教授

  一,打造小装置、小实验室及高密度的聚落。其一,苏州做科学城想获得国家对北京、上海、深圳、合肥同样的支持较难,且上海有张江科学城,短距离形成两个科学城,应评估国家投入强度和资源优势。其二,在苏州做科学城,要创新科学城模式,按照北京、上海以及深圳前期投入大量时间和成本的科学城建设方式对苏州不太现实。建议太湖科学城探索以企业市场化主导的新的科学城业态和模式。可以南大为主,吸纳其他学校和企业,在头部企业内部大量实验室优先招商,集聚大量科技企业实验室,形成小装置,小实验室、高密度的聚落。

  二,打造实验性的工作场景。当前,科学家对工作环境需求远远超过早期,太湖科学城可做苏州园林式科学城,形成园林与实验室、宿舍的功能组合。各单位形成不同园林,吸引科学家和头部企业工作者。

  三,打造科学家村。利用和带动太湖周边村落,形成从科学家、科学家工作场景,到实验室新的联动,形成太湖科学城的特色,也是与北京、上海科学城的区别。

  另外作为同为长三角的科学城,在战略规划研究中,苏州区别与上海的区位优势一定要强调出来。

  甄峰教授

  一,规划要对区域分析和功能定位进行深入的研究,对国际国内科学城发展历程,发展演化阶段,规划建设做系统深入的分析。

  二,规划设计单位可在规划设计方面用大数据的方法,从区域层面对人及生态系统服务的流动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战略规划范围进行空间形态分区优化。

  三,增加关于科学创新和文化特色的研究。共建以南大包括其他高校为主体的研究网络体系,做好科学研究成果在苏州的转化,把应用研究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凸显苏州优势。

  四,产业研究和项目策划里,要强调围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需求,为太湖科学城谋划重要产业,人才培养,教育产业全链条打造等。

  邓东副总规划师

  太湖科学城有三个不利。一,太湖科学城规模不大。太湖世界级湖区作为引擎资源可化不利为有利。二,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面较大。这需要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三,对科学城具体谋划不清晰,这也是发起国际方案征集的原因。

  再谈三个有利。一,太湖科学城位于太湖之滨,有山、水、国家级湿地以及苏绣小镇创意产业。二,苏州跟怀柔科学城相比,恰恰具有优势互补特征,苏州有强大的以开发区为主导的产业板块,可提供强大的内生性和市场行为的科技平台和应用研发氛围。三,有文化优势,太湖文化不仅是山水景观,还有高新区的营商环境、制度设计和对人才渴求。高新区小而精的制度可以快速进行策略化转移。

  另外,规划还应对科学城功能构成做出比较分析;探索适合科学城的开发机制和建设模式,创新政策支持机制;研究科学城跟城、乡结合,思考乡村是否可承担部分城市创意的功能空间单元;科学城要与科技城形成双轮驱动,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格局等。

  陈泳教授

  一,结合太湖科学城具有的资源以及面向未来的功能,对定位策划要进行合理推演和分析。这个功能不是考虑十年、二十年,而是面向未来五十年、一百年。

  二,在城市设计范围内梳理脉络及肌理。不仅从生态保护上,还要从新功能和未来的发展梳理交通骨架,加强未来交通体系和智慧交通研究。

  三,要用大数据等新的科学技术应用,对太湖科学城发展模式进行动态研究,对各种可能性方案进行合理分析。

  四,要有实操性,规划要明确近期和重点建设区域。对南大和各镇这些生长点和重点地区,要做深化研究。

  张朝晖副所长

  一,要进一步找准太湖科学城的目标和定位形成比较优势,在众多科学城里面,把科学定点找准了,才是规划之本。

  二,规模和布局。征集方案应是基于现有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背景分析下,科学判断太湖科学城发展规模,进一步明确整体山水框架格局和城乡建设的布局。

  三,精神气质。苏州、南京大学都是历史底蕴非常深厚的元素,在太湖之滨建设科学城,要围绕建设一个什么精神气质的科学城,需要设计单位着力对文化底蕴传承进行打造。苏州和南京都是历史文化名城,和名校结合也要突显出来。

  四,加强区域整体性研究。处理好科学和城的关系,一要突出科学,二要有城的保障和氛围。从科学城的认识规律来看,一流学院是科学发展的活水源头。太湖科学城有南大校区,仅有一个南大校区不够,在空间布局上面一定要重新审视南大周边几个平方公里区域功能布局和土地投放,要吸引顶尖学院,一流科研机构和创新主体,包括投入的企业要预留空间。

  另外,结合怀柔科学城的经验,做科学城不仅是为了科学而科学,也要把科学城发展作为引领和带动区域薄弱地区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建设太湖科学城,要将城乡统筹带动区域发展作为立足点考虑。

本篇文章共有4页 当前为第 2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