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楼市资讯

古城保护更新的那些事儿,都在这儿了!

时间:2022-12-08 10:40:32 稿件来源:苏州姑苏发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为着力解决一批长期困扰古城保护更新的痛点、难点问题,完善古城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传承历史文化、激发古城活力,全面统筹保护、更新与发展,系统谋划未来三年古城保护更新工作方向,保护区、姑苏区结合市“十四五”规划相关内容和上级部门的相关指示,全面落实市委“要把古城保护作为一项极其重要和紧迫的工作抓紧抓实,真正让千年古城展现出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指示要求,正式出炉《保护区、姑苏区古城保护更新三年行动计划》。

  该计划重点围绕古城街坊评估和城市体检、古城片区保护更新、古城居住品质提升、公共空间品质提升、市政基础设施提升、古城管理水平提升六项重点工作,明确了未来三年的工作规划。

  《行动计划》安排了哪些任务

  一起来看看

  开展古城街坊评估和城市体检

  组织古城街坊评估,制定保护更新实施方案。2023年,编制《环苏大文创生态圈城市更新规划》、《25号街坊(过云楼—怡园片区)城市更新规划》等。2024-2025年,配合更新实施主体,推动片区相关地块征收,拟定地块出让计划,推进片区环境改善、品质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等更新改造工作。

  

  组织古城城市体检,制定保护更新项目清单。2023年至2025年,常态化开展年度性古城区域城市体检,一并制定切实有效的保护更新策略,形成年度保护更新项目清单。

  古城片区保护更新行动

  推进历史风貌保护更新、文控保建筑活化利用、公共空间微更新、基础设施提升、居民搬迁腾退、地下空间开发等工作。

  五卅路子城片区保护更新。五卅路子城片区西至人民路,东至公园路,南至十梓街,北到干将路,总占地面积32.3万㎡。加快启动金城新村和章太炎故居的保护和改造,启动推进信孚里、双福里、金桂弄三个启动区的房屋搬迁。加快解放上海战役纪念馆开馆、章太炎故居对外开放,同步启动片区相关街道立面整治、沿街景观及基础设施提升。

  过云楼—怡园片区保护更新。依托怡园、顾氏宗祠、过云楼、任宅等地块活化利用,以“一藏一荟”为主题,围绕苏州藏家故事和文人文化,藏精品、荟雅集,创新“数字”体验,打造苏州古城具有标志性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体验高地,精品文博街区。

  

  古城32号街坊保护更新。项目主要涵盖剪金桥巷保护利用,江苏按察使署旧址文物本体保护修缮,江苏按察使署旧址周边地块、东弘科技创业园及周边地块保护更新等内容。

  桃花坞片区综合整治保护。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整治环境、改善民生、传承文化、发展旅游”为指导方针,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在优化交通和片区环境的基础上,唤醒桃花坞独有的历史记忆,彰显传统文化魅力,发展文化产业,助推古城保护和发展,将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打造成为弘扬吴文化的重要窗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展示区、古城旅游的新亮点。

  

  虎丘地区综合改造。主要建设内容为土地征收整理、市政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景观环境提升、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商业开发运营等。

  竹辉路—新市路片区更新改造。根据“乐享其道、新苏街市——一条新苏风貌的宜居、宜游的生活性、服务性街道”的功能定位,围绕“文居+文商+文旅”的一带三片空间结构进行改造策划的设计方针,结合道路现状,高质量、高标准推动道路微更新改造。

  古城居住品质提升行动

  通过优化街区功能、修缮直管公房、改造老旧住区,着力打造文化底蕴浓厚、独具生活气息的古城居住空间。

  

  直管公房管理修缮。2023年-2025年,对古城范围内直管公房开展房屋安全检查,计划每年解危修缮2万平方米直管公房。

  古建老宅活化利用。计划实施直管公房中67处文控保建筑修缮,总面积约9.4万平方米。

       老旧住区改造提升。结合姑苏区城市体检,成片推进老旧住区改造提升。重点围绕2000年前建成尚未改造过或改造已满十年的老旧小区,由点及面实施改造提升,实现城市住区与街区有机融合。

  隐患房屋消险解危。采取修缮、加固、翻建、拆除等措施,分类型开展隐患房屋消险解危,建立既有建筑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公共空间品质提升行动

  高标准推动古城公共空间品质,着力优化城市家具、改善绿化景观、提升道路U型空间环境,活跃古城氛围,增强古城魅力,彰显古城风貌。

  城市家具综合提升。结合公共空间品质提升、道路U型空间改造、口袋公园建设等项目,活化利用小微空间,建设一批符合古城气质的城市家具,打造一批苏式人文小品,做精苏式生活典范。

 

  公共绿地优化提升。重点围绕古城空闲地块、暂为空地的规划绿地、街角空地等,建设一批富有文化传承、满足群众生活功能需求的口袋公园和街头绿化。同步有序组织老化植物更新替换,并积极推动公共绿化养护全覆盖。

  道路U型空间品质提升。开展临顿路—齐门路、竹辉路—新市路等重要道路整治提升工程,切实改善重要道路景观风貌和出行环境,高标准打造整洁美观、富有苏式特色的景观道路。

  市政基础设施提升行动

  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为着力点,以点带面开展市政基础设施提升行动,补短板、堵漏洞,着力解决一批长期困扰古城区发展的痛点难点,切实提升城市安全保障和韧性水平。

  支巷改造提升。结合街坊片区更新,重点实施架空线整理,实现支巷道路及沿街面貌持续改善,同步完成沿街立面改造、微景观提升等U型空间改造。

  历史河道恢复。以考古勘探为依据,制定历史河道的恢复行动计划,推动历史河道恢复。

  

  幸福河湖创建。推进水巷整治及相关水上游线开发,全面开展河道高质量管护,改善河道沿线两岸生态环境,计划整治里程约15.8公里。

  古城管理提升行动

  古城物业管理加强。充分借鉴横琴“物业城市”模式,在巷管家、共享物业、智慧物业等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物业城市”一体化管理运营模式,逐步实现古城物业管理全覆盖。

  

  “孪生古城—CIM+智慧城建”搭建。整合古城保护、规划建设、社会综合治理等多领域、多平台数据,探索实现各领域的数据共享和多场景应用。按照“建治结合”推进方式,推广基于区级CIM平台的城市建设各环节审批和监管模式,强化古城保护和更新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预防和化解项目建设运营中要素资源不全面、不准确、不及时等问题,同步建立有效的数据归集共享及安全管理体系。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