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楼市资讯

创新集群“时不我待”,苏州这个千亿产业“舍我其谁”!

时间:2022-06-27 09:27:47 稿件来源:苏州规划

  距离首场调研会不到两个月,苏州今天召开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推进大会,这也是苏州继电子信息之后,第二个重点推进的产业创新集群

  态度坚决、意志坚定。苏州的目标就是要把产业创新集群建好、建强,为今天发展筑牢基石,更是为决胜未来赢得先机。

  “无创新不医药”。生物医药产业,本身就是一个依靠创新要素推动的产业。当下,苏州的生物医药产业正处于加速增长的爆发期、成果转化的裂变期,更是从千亿级迈向万亿级的重要蓄势期,尤其需要创新要素的集聚和创新资源的汇聚。

  经过16年的深耕发展,苏州的生物医药产业已经与北京、上海同列全国第一方阵,其中苏州工业园区产业综合竞争力跃居全国第一,产业竞争力、人才竞争力、技术竞争力三个单项名列第一。

  换句话说,苏州已经具备“舍我其谁”的实力,也到了“时不我待”的关口。

  

  推进大会上,苏州有关部门对“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实施方案”进行了政策解读,苏州自贸片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集成创新成果发布,市级先进制造业专项资金现场兑现。

  未来,从人才、研发、市场化到营商环境,苏州将提供一揽子扶持计划:对首次入选“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分别给予3000万元、1000万元支持;对基础研究试点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支持;对引进重大创新团队、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分别给予最高5000万元、1000万元支持……笔笔真金白银。

  按照规划,到2025年,苏州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要突破4000亿元,产值突破3500亿元。

  要真正做出“最具品牌特色”和“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苏州生物医药创新集群的担子也是实打实:存量怎么把牢?增量从哪里来?创新能力和集群发展如何协同增强?

  壹 

  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可谓“十年磨一剑”,如今面向创新集群,逻辑上应该首先get到发展迭代的点。

  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集群,时代背景是数字经济,支撑要素是产业基础,实践目标是提高创新能力,表现形态则是集群发展。

  厘清层次关系,在于看清新环境下、新过程中苏州生物医药的着力点:把短腿拉长、把软腿做硬,为下一个十年赢得竞争优势。

  这在苏州的《实施方案》中,表述得更清楚——

  首先,要促进数字技术赋能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分阶段推进数字技术与生物技术融合创新。在研发早期,重点通过提升AI算力,加速新药发现及研制;在研发中后期,重点发展医用软件和医学数字平台;在产业化阶段,重点推进智改数转;在流通阶段,重点推进供应链数字化平台建设;在服务阶段,重点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和远程医疗。

  环环相扣、分段侧重,全过程培育,全周期建设。

  

  其次,市场主体的集聚强调“融通”二字。既吸引鼓励世界500强、全球行业100强、国内50强、行业头部基金和上下游核心配套企业,设立总部或区域功能中心,同时,建立亿元以上企业库和重点科技创新企业库,每年遴选一批潜力地标企业,还要加快(工业园区)省生物医药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高新区)省医疗器械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建设。

  招引龙头企业、强化企业梯队培育,加快载体园区建设。苏州生物医药产业“统筹谋划”的意图相当明显,通过创新资源协同配置,旨在加速释放产业创新活力

  贰 

  苏州的生物医药产业标识性很强,已经形成了一定基础和品牌效应,但对标全球一流水平,弱点也很明显:我们的产业规模、企业规模还要更大,产业支撑还要更强

  这一点,从苏州《实施方案》着力构建“龙头、潜力、成长”企业梯队,鼓励企业市场拓展等诸多扶持政策上,也可以得到印证——苏州不仅将生物医药新改扩建项目,所建行政办公和生产性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占比,由15%提高到30%,而且还根据企业年营收上台阶等指标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

  

  更大的挑战,在于市场环境

  苏州生物医药的发展优势是“先人一步”。不过现在,形势已经大不同。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深圳、成都、武汉等城市都非常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城市竞争程度大大提升。

  面对这样的态势,必须调整好心态,接下来的路,除了拼实力,还要拼思路、拼眼光、拼效率、拼环境。

  目前,苏州大市范围内共拥有38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10个生物医药产业园,总产值已超过2400亿元。如何让企业在研发等需要“重资”的环节能够轻装上阵?

  从《实施方案》中我们也能看出,苏州要通过市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基金、苏州天使母基金等引导带动,有条件的板块产业基金设立生物医药子基金等方式,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金融活水。

  日前,苏州创投集团组建成立,整合了三家国企、两只基金,注册资本达180 亿元,预计“十四五”末,将在苏州形成超3000亿元基金投资规模。这无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向——政府资金有效撬动,积极引导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合作,充分发挥创投资本等市场化手段,进而带动社会资本向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集聚

  

  

  叁 

  在生物医药发达的欧美国家,知名的生物医药企业不超过50家,但正是依托这些行业巨头的“头阵效应”,波士顿、大费城等地区成了全球生物医药的风向标。

  招引“领头”企业,培育“领头效应”,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的重点很明确——通过创新平台和创新生态的融合打造,让苏州本土有影响力、话语权的旗舰型生物医药企业越来越多,常驻苏州的大基金或融资平台项目越来越广

  事实上,苏州主动作为的空间很大。

  一方面更加突出“人”。用好国际创客育成中心和离岸创新中心等渠道,加快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同时加快高校建设与校企合作,引导苏大苏州医学院、西浦慧湖药学院与本地产业紧密结合,加快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南大医学院科技城临床学院、南医科大姑苏学院的建设。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与企业联合建设人才实训基地。

  另一方面不断强化“新”。重点引导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加大对早期孵化、团队引进支撑;鼓励金融机构提供投贷联动、知识产权质押等创新产品;鼓励本地龙头、上市企业探索“风险投资+知识产权+合同制研发服务机构”模式,开展高质量行业并购。

  

  类似于芯片和发动机产业,生物医药是人才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做5~10年没有现金回流是很正常的事。所以,不管是产业还是资本,只有沉得住,才能坐得稳、做得强

  苏州已经在生物医药产业深耕了十多年,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有战略眼光和发展定力。

  站在苏州大市层面统筹谋划,引导优质资源向集群集中,通过空间重构,带动资源重组,实现品质重塑;通过组建工作专班、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等,更好了解产业前沿动态,如此,创新集群的“更高标准、更高效率、更高质量”才能落地有响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