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楼市资讯

苏州“隧”想丨品质化的城市隧道建设

时间:2020-10-02 09:51:31 稿件来源:苏州住建

  近年,苏州市委、市政府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和市域一体化的发展战略,着眼“疏导”和“排堵”两大目标,加强苏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给苏州市民出行和生活提供便利。近年来,城市隧道逐渐步入老苏州人、新苏州人的生活,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载体,发挥着改善交通状况、突破地理阻隔、加强区域联系、提升城市承载力的作用,同时也对苏州城市用地的节省、公共空间的品质提升、古城风貌的保护、污染的减轻有着重要的意义,助力苏州建设美丽宜居城市。 

  苏州城市隧道发展可追溯到2007年,当时独墅湖隧道是国内城市中最长的水底隧道,也是国内首个建成通车的桥隧结合工程。隧道长3.46公里,主线双向6车道。隧道敞开段放置“全景长卷式石浮雕”,移步换景,通过夸张装饰、写实并列等艺术手法,反映了传统城区与园区新城的特色。

  现阶段,苏州市着眼城市未来发展需要,不断推进城市隧道建设,力求缩短交通出行时间、距离,实现区域“无缝”对接。目前,我市开工建设的城市隧道工程进展:

  东汇公园隧道——古韵今风

  东汇公园南下穿护城河隧道为苏州首条下穿护城河矩形顶管隧道,主通道穿越护城河采用矩形顶管法施工(双线),顶管长度112.4米,管节外尺寸5.0米×6.9米,是国内穿越古护城河的截面最大、河面最宽的顶管工程,内部南北单向分流通行。工程突破了双顶管小净距掘进、浅覆土顶管机姿态控制等多个工程难点,有效保证了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在外观风格上,东汇公园隧道延续古城区淡、素、雅的风貌,应用了园林苏式花窗作为设计元素,与古城区整体景观相互呼应,协调统一。

  目前,东汇公园南下穿护城河隧道工程双线矩形顶管已经实现贯通,与东汇公园停车场的连接段也已完成,正在实施通道内饰装修和地面道路恢复,工程将在年内完工。

  何山路西延隧道——明暗相融

  何山路西延是一条与太湖大道平行的线路,是为减轻太湖大道压力而正在新建的一条主要大通道,何山路西延隧道穿越支硎山、白马涧,连通何山路-白马涧-马涧路,主线隧道长约2.535公里,其中包含2处山岭隧道共535米,其余2公里为明挖隧道,双向6车道规模。

  山岭隧道采用暗挖新奥法,陆域隧道采用明挖支护法。山岭隧道严格坚持“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测量”的18字方针,陆域隧道遵守分区、分层,对称均衡开挖土体,快挖快支,严禁超挖,有效地降低了施工风险。

  该项目以“生命健康小镇”与“白马涧生态公园”为背景,汲取自然生态理念的设计元素,营造舒适的光环境,过渡自然、流畅,突出场地自然、生态和文化特色。

  目前,何山路西延工程已完成主线主体结构施工与支硎山山岭隧道主体贯通,正在紧张地投入隧道机电设备施工安装阶段,预计将在年内完工。

  独墅湖第二通道——湖底掠影

  独墅湖第二通道工程是苏州市总体规划“八纵八横”全市道路体系中穿越独墅湖屏障的一条东西向城市主干路,是苏州市城市路网的主骨架,属于苏州国际物流快速通道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西起东方大道,向东以隧道方式穿越苏申外港、独墅岛和独墅湖后,在工业园区下穿万寿街连接创苑路,同时在吴中区醒湖路设置一对出入口匝道,全长3.93公里,其中主线长3.1公里,匝道0.83公里,隧道全长约2.6公里,隧道主线为双向6车道规模,隧道内不设置慢行通道。

  项目两岸均为建成区,接线条件非常苛刻,湿地、航道、管线、建构筑物、交通等周边环境条件极其复杂。隧道采用围堰明挖法施工,穿越航道分期实施、东西翻浇防汛保航;同时采用“浅埋薄盖”的设计理念,配以围堰和隧道回填“取之于湖还之于湖”的湖内土方平衡方案,大大节约工程造价,降低施工和运营风险。

  目前,吴中区段新建斜港特大桥左幅桥梁已完成全部箱梁架设,正在进行独墅岛、醒湖路、东吴寺基坑内隧道主体结构施工,总计完成底板95%,中板及侧墙85%,顶板44%;工业园区段一期工程已全部完工,即将开始一二期围堰转换。工程计划于2021年底基本建设完成,2022年通车。

  金鸡湖隧道——公轨共建

  金鸡湖隧道东西向横穿金鸡湖底,西起星海街,沿中新大道穿越金鸡湖,止于南施街西侧,连通园区湖西CBD和湖东CWD,隧道全长约6.04公里,其中主线长约5.4公里,建设规模为双向6车道;轨道交通6号线位于隧道北侧,共通道建设。

  项目陆域段与已建成的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在建中的苏州轨道交通6号线、苏州轨道交通8号线、规划中的苏州轨道交通12号线存在多处交叉;区域内管线众多,协调迁改难度大,城市核心区地下空间交叉作业频繁,施工组织难,环保要求高。

  金鸡湖隧道位于金鸡湖5A级景区,隧道内装饰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和谐统一。

  目前,金鸡湖隧道工程湖西段主体结构完成63%,湖中段近期首块主体顺利封顶,主体结构完成16%,湖东段主体结构完成10%。工程计划于2022年底建成通车。

  02

  【胥涛路对接横山路隧道——双管齐下】

  胥涛路对接横山路隧道工程,是苏州市首条京杭大运河下穿通道,也是目前首个以顶管法施工并穿越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的城市干道。该项目西起高新区滨河路横山路口东侧,沿横山路向东延伸,下穿京杭运河后分线,北线隧道对接姑苏区胥涛路,长896米;南线隧道对接姑苏区枣市街,长1293米,并在西环路两侧增设南北向行人和非机动车通道与枣市街互联。项目采用矩形顶管法施工,北线顶管长度153.6米,南线顶管长度214.6米,管节外尺寸9.8米×5.9米。

  

  超大断面、超长距离矩形顶管掘进和富水地层顶管掘进是本项目的关键性技术,同时该项目周边环境复杂,管线众多,在城市建成区施工,协调难度大,穿越京杭大运河,控制保护要求高。

  目前,姑苏区段基坑围护结构已完成,正在进行接收井施工以及暗埋段的土方开挖,新区段围堰施工已完成,正在进行围护结构施工,计划2021年开始矩形顶管施工,年内两条顶管全部完工。

  桐泾路北延隧道——遁地千里

  桐泾路北延工程起于西塘河南岸,采用隧道形式下穿清塘路、山塘河、沪宁城际铁路、京沪铁路、北环快速路,在西园路口与现有的桐泾北路顺接,线路里程约2.07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城市主干路标准建设。隧道盾构施工需要在490米区间范围内,连续穿越房屋建筑群、山塘河、沪宁城际高铁、京沪铁路、北环快速路等密集高风险源,技术要求高,建设条件复杂,实施难度大,社会关注度高,是目前国内最大直径泥水盾构穿越现有运营高速铁路的盾构项目,也是苏州市目前最大直径盾构工程。

  

  考虑到本项目附近为虎丘及河道历史文化景点,隧道装饰造型设计提取虎丘园林中的窗花以及山塘河水形态等元素,在整体设计中对窗花及曲线等元素进行提取及局部规整,展现出苏州文化与地域的特色。

  目前,隧道盾构机刀盘已吊装下井,下一步进入应用调试阶段,计划9月底开始左线掘进始发,预计2022年建成通车。

  长江路南延隧道——穿山越岭

  长江路南延工程打通七子山天然屏障,连接长江路与旺山路,是苏州新区与吴中太湖新城的快速通道;七子山主线隧道全长6.18公里,为国内最长的城市山岭隧道,隧道车道规模双向6车道。

  该项目隧道开挖跨度大,最大开挖跨度约为29.6米,下穿七子山公墓段,埋深浅、地质条件差、左右线净距小且地表沉降控制要求高;下穿环山路段采用“盖挖法”施工,隧道拱顶最小埋深约0.9米,地质条件差、地下水丰富,施工难度及风险大;下穿垃圾填埋场段环保要求高、衬砌结构设计难度大。

  项目邻近旺山景区和上方山石湖景区,隧道内装饰与区域周边景观条件相结合,彰显区域文化特色。目前,该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均已完成,即将准备开工建设。

  随着苏州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隧道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后续规划建设的苏州湾1号、2号隧道、阳澄湖第三通道等一批城市隧道也在深化研究中。苏州正逐步迈入“隧道时代”,不断加快一体化进程,为更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打下坚实基础。期待在即将到来的“两个百年”历史性交汇之际,苏州城建昂然布新局,开放再出发,谱写新篇章!

  (来源: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